Copyright © 2018 郑州市黄河万佳实业有限公司 豫ICP备18011037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郑州
全国咨询热线:0371-55318888
地址:中国 · 河南 · 郑州花园口镇八堡村
手机网站
官方微信
文体
心游万仞,神驰千里—谈朱汉玉先生甲骨文书法艺术
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和世界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一样,大体也是由原始文明到古代经典文明,再到现代理性多元文明。从中国美术考古的角度来看,原始书法艺术就是原始文化的混沌蒙昧性质到根据大自然主观,客观具体现象做出的记载符号。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考古发现的安阳殷墟发掘出土的甲骨文字应为重要代表。
甲骨文是现世发现的中国最古老文字,其文字成熟、系列完善。甲骨文在今天看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神秘、古拙富于艺术的想象力和气势感,开创了以文字线条为创造艺术的先河。甲骨文字内涵所表现出来的原始象形美,通过现代艺术家们的艺术发现和艺术创作,并利用中国传统的书写表现手法,让其具有的书法美感更为显现,更加传播广泛。使甲骨文这种古老文字有了新意,灿烂夺目。
在大学者罗振玉先生开创甲骨文书法书写艺术之后,先后有很多的书画名仕们投入其中。他们以自己的探索,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展现这一高古又有新意文字特有的书法美,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又一新书体的诞生。在甲骨文字书法这种新书体的艺术探索中,朱汉玉先生无疑是这个领域探索中的佼佼者!
朱汉玉先生早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厚实的知识,丰富的学养,铸就了他对文化艺术理解的深度。他自幼就酷爱书法,工作后曾先后主政过淇县(殷朝朝歌)和殷都安阳。其间接触到了大量殷商出土的文化瑰宝,深受殷商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遂立志要把这种史前文明,古老的甲骨文字,传诉于世,弘扬广大。
他认真学习研究甲骨文的学术理论。从甲骨文字体结构含义中找出表现古人意境的象形美,想像美。二十多年来,他锲而不舍地钻研甲骨文,认真研读了《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字典》《甲骨文文字学》《甲骨文简论》《商甲骨文选》《甲骨文精粹选读》《金文编》《古籀汇编》《古文字詁林》等著作,游走于甲骨文和古文字中,在古文字理论研究上做的非常踏实、博学!随着对殷商文化研究的深入,他对甲骨文书法艺术更是倍加钟爱!他对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各种流派,都仔细分析、认真比较、反复观摩、取长补短,对甲骨文书法的理解和认识,获得了重要心得,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和思想高度。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甲骨文书法艺术风格,以新的艺术面貌、新的书法语言、新的文化表现形式气势豪大的表现了古境深远的文字美。
汉玉先生甲骨文书法的学术意义在于他坚定探索的信念和坚持。他摹刻了大量的甲骨文骨片,亲摹甲骨刻辞拓片,潜心研究殷人契刻技法,体会殷人甲骨文的结体、笔势、章法。在甲骨文书法创作中,他博采众长,独具匠心,冷静、深刻思考创作中的形式美和意韵感。他师古不拟古,把原创文字中的象形意境美,融入了现代书法文化的新气象。更为可贵的是在艺术创作中他以自己艺术思想而总结出甲骨文书法的“刀笔意境”和“刀笔精神”,总结出甲骨文书法的“刀笔味”理论,即“以笔带刀”,用毛笔写出甲骨文的刀意,以毛笔软毫的丰富表现力及其笔法为主导,以甲骨文的刀笔味为基调,表达出甲骨文字之刚健猛利、错落有致、真率质朴、自然天成的效果,实现刀笔味与软毫韵味的自然和谐的统一。集书写美、象形美于一体,形成了甲骨文所特有的劲健、峻峭、率意、雄厚的书韵之风,产生出一种独特的书法美感和艺术创造的新形式。甲骨文书法的“刀笔味”理论,抓住了书写甲骨文的精髓,是对甲骨文书法理论的又一新的思想诠释,显现了朱汉玉先生的文化高度和艺术悟道的品味结晶。
怎么样才能“以笔带刀”, 在宣纸上写出甲骨文“刀刻”的本色,“刻”出甲骨文特有古风的“刀笔味”?朱汉玉先生从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双重下手,对甲骨字结体、构字本义牢记在心,以便“日后用到毫端,取其凌历爽峭之势,发挥‘以笔代刀’的作用。”(见杨鲁安《甲骨文书体识别与摹写》)“刀笔功夫”是他反复的练习比较,是认真的鉴赏查阅学习,是深入的观摩研究思考的结果。他从毛笔的运用,中锋笔法的强劲,笔锋侧露的夹带,笔意的曲折,用笔的节奏,拿笔的收放力感和怎样在宣纸上使笔如刀,凌历得势,在线条运行中表现出强劲的刀感所应有的艺术形式和书法技巧,他都有细致的记录和描述,从书法技法表述到书法书写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术理论和艺术思想!
朱汉玉先生在甲骨文书法创作的实践中,极其注重表现甲骨文所特有的文字美感,并把这种美感升华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看他的作品极力追求高古、天趣、生动的艺术语言,用心把当代人的精神、气质、审美融于笔墨之中,并书写出甲骨文的现代新意,塑造出一种现代美感。其作品既保持了甲骨文原有的刀刻古意,又有现代书法时代墨痕施展和笔意审美情怀,既符合现代人的观赏习惯,又不失古文字的原始趣味,产生出精妙、灵动、个性、共鸣的艺术效果,把甲骨文的古风动韵表现的淋漓尽致,他把自己的学识、才情完全融汇在了书法作品里面!
汉玉先生的作品形式多样,书写题材丰富多采,他创作的作品数量有惊人之举,他做出了常人难以相信的艺术劳动,成果巨大。他的甲骨文书法佛经长卷、手卷和很多的宏大著作系列作品,都是采用甲骨文这种古老文字,书写出历代优秀文化遗产的新章篇,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成果证实了甲骨文字书法美的现代感。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能把甲骨文书写成上万字的长卷,真可谓是惊人之举,其中的艰辛、困难非常人能理解,作品之精美,令人赞叹!一些古文字学家看了他用甲骨文字书写的《金刚经》《阿弥陀经》《孙子兵法》《道德经》等长卷作品,感叹“仅是把这些经典著作翻译成甲骨文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文字工程”。 至目前学界公认可识的甲骨文字达一千五百多字,加上由甲骨文初文借代、通假以及孳乳之字,字数可达三千多个。对经典长篇中一些甲骨文中没有的难涩冷僻之字,他抱定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在古文字中搜索可“借用”的字。通过对甲骨文字在形、音、义诸方面的考释,在卜辞中得到印证,在古籀中找到同形字,在典籍中找到依据可“通假”的字,尽可能地准确用字,避免“臆造、武断”。不去自作聪明的“自造字”,避免了用字的混乱,解决了无法用甲骨文书写经典长卷的难题。
甲骨的出土问世不过才一百多年,这种三千年前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从殷商时期占卜记事到现在艺术表现的古意、天趣,完全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所需要表达出的文化哲学性和书法的意韵美。朱汉玉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条幅、横批、斗方、扇面、册页以及甲骨文篆刻,都是根据不同内容确定不同的表达方式,以不同的笔法着力表现出古代殷人的刻骨刀意,以现代笔法着力表现甲骨文刀刻效果的同时,加大展现出了庄重、方整、脱俗、典雅的书法美感。他用作品表现了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怀。
在甲骨学研究的学科上,已形成了甲骨文字的学术研究和甲骨文书法艺术的二大方向,在甲骨文书法艺术方面,虽然是在使用三千年前的古文字,但通过书法家精心创作,把现代的审美意识和现代的艺术思想,以书家的学识品格、气质修养,尽现于笔墨,通过书法艺术的视觉冲击与观者形成互动产生出一种共鸣的震撼,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朱汉玉先生的作品正是达到了这种崇高的艺术境界,他的艺术学术价值已影响广泛。在甲骨文书法艺术的探索中他不辞艰辛,用自己的知识、学养、文化、品味创作的作品,得到了广大甲骨文书法家同道和观者的厚爱和赞誉。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得很高艺术荣誉,2015年4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召开“中国甲骨文艺术学会”成立大会上,朱汉玉先生做了重要的学术发言,赢得了来自国内五十多名与会专家、学者、教授的称赞,并被选举为“中国甲骨文艺术学会”的顾问。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甲骨文艺术学会执行会长、著名书画家魏峰先生称赞:“汉玉先生字如其人,他的作品体现出他既有坚信成功的信念,又有傲然视物的豪气,既有不向命运低头的掘强,又有平静心态的流露,既有挥洒自如的流畅、又有吸纳百家的创新,既有柔的飘逸,又有钢的坚硬,能把自己的精神、情感融入在书法中,在翰墨中追求了一种现代美和古朴美相统一的艺术境界”。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天雍老师也称赞道:“汉玉先生潜心书艺、勤奋博学、创作了成千上万幅作品,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表达的新意。他不事张扬、淡泊名利、研究传统、传承传统、发展传统、不厌其烦、一丝不苟,汉玉先生是一位真正做学问的人,学风严谨的人。”
是的,在甲骨文书法艺术问世几十年来,这一新型书体曾备受争议,曾有些古文字研究专家甚至认为甲骨文不能成为艺术品。朱汉玉先生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刻苦的努力,实践的成果,换得了今天国内外书法界的共同认可并给予了重大荣誉!朱汉玉和国内外一大批甲骨文书法家们用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审美,把这一汉字鼻祖,艺术化,趣味化,通俗化呈现给观者,尝试用诸如玉石、红木、纺织物、瓷器、水晶玻璃等作为甲骨文新的载体,让三千年前的甲骨文“活”起来,使其艺术欣赏性更加普及广泛登堂入室,进入寻常百姓家。
朱汉玉先生在甲骨文艺术的实践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勤工作,从而使他的艺术成果和学术地位达到了一个重要高度!但他面对荣誉却保持清醒、平淡如水。他在不断挑剔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中,创新并取得进步。这种情系甲骨、不断研究探讨、学识广博、才高功深的艺术家,决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真诚地祝愿朱汉玉先生用“心游万仞,神驰千里”的艺术胸怀,在甲骨文书法的创作道路上更加辉煌!愿朱汉玉先生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刀笔精神”更加广博,弘扬世界,声震万里。
(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艺术中心会员
北京盛源书画院艺术理论研究员)